長時間的高溫下迎來了一場小雨,給“火熱”的申城帶來了些許清爽。
8月26日下午,同濟大學附屬天佑醫院(籌)在行政樓會議室舉行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推廣及上海帕金森病研究聯盟上海天佑醫院站授牌儀式,天佑醫院正式成為上海帕金森病研究聯盟成員單位。據介紹,該項目歷時 3 年,共有40 家單位參與,上海天佑醫院是唯一一家社會辦醫院。簽約儀式由上海天佑醫院副院長、神經內科主任黃樹其主持。

該項目的牽頭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劉振國教授介紹了該研究聯盟成立以來取得的成果,引起國際國內同行關注和認可,今天,將天佑醫院納入聯盟成員單位,希望共同推動“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再出新成果,并代表聯盟為天佑醫院授牌。

天佑醫院蔡劍飛院長出席授牌儀式,介紹了醫院歷史、現階段發展情況及長遠發展目標,并表示借加入該聯盟的契機,大力支持臨床科室的研究和科研成果地推廣與應用,推進醫院重點學科建設。


授牌儀式后,與會專家做了專題交流和討論。

上海新華醫院吳娜博士:《金森病及非典型帕金森綜合征PET-CT檢測》

上海天佑醫院黃樹其博士:《PD非運動癥狀的管理》
帕金森病是因腦部神經元變性而引起,主要癥狀是肌肉強直,雙手震顫,動作緩慢,步態慌張,表情淡漠等。這種病由英國醫生帕金森(James Parkinson)最先描述,所以叫帕金森病,也叫震顫麻痹。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神經內科劉振國教授介紹,該項目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17YFC1310300)”資助,圍繞帕金森病臨床診治中睡眠障礙、運動并發癥及患者生活質量三大關鍵問題展開。項目歷時 3 年,由40 家單位參與,全面覆蓋整個上海區域,經過項目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目前研究取得階段性研究成果。現項目組就近期所獲成果進行臨床應用的介紹與推廣。上海天佑醫院神經內科經項目團隊專家評審,成為這一成果介紹推廣應用的平臺。本次項目推廣,旨在規范上海地區帕金森病專科臨床診治流程,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礙,全面提高上海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質量。

睡眠障礙是帕金森病常見的非運動癥狀,存在于50%~81%的帕金森病患者,其表現多種多樣,包括失眠、早醒、夜間癥狀(不寧腿、生動夢境、夜尿等)及白天睡眠增多等。臨床多見但卻常被忽視。因此規范評估和管理帕金森病的睡眠障礙,對于提高帕金森病的整體診療質量、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的意義。如何提高臨床醫師對帕金森病睡眠障礙的認識,如何兼顧帕金森病與睡眠障礙兩者的評估與處理,是臨床經常面對和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

本次研究中項目組通過多中心、橫斷面回顧性研究,納入 1006 例有效數據,分析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礙患病率及影響因素。研究結果發現,上海地區睡眠障礙總體患病率高達 77.5%,夜間睡眠癥狀發生頻率從高到低,依次為不寧腿綜合征,快速眼球運動睡眠期行為障礙,失眠,日間過度嗜睡,而且接近半數的患者同時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類型的睡眠障礙。伴有睡眠障礙的患者更易合并多種非運動癥狀以及嚴重的運動癥狀。此外,睡眠障礙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除發揮主要的直接影響外,同時受到運動并發癥的中介調節作用。

根據本次研究結果,項目組提出:上海地區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礙發生率高,臨床診治中需予以進一步關注,應借助相應睡眠障礙量表進行全面篩查。此外臨床工作中應認識到睡眠障礙對患者生活質量的直接影響,以及運動并發癥對睡眠障礙影響生活質量的中介效應。對于睡眠障礙的治療建議參照《帕金森病非運動癥狀管理專家共識(2020)》進行個體化治療。
.jpg)
上海天佑醫院獲此授牌,是繼2019年6月,獲“卒中中心”授牌,2019年12月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暨基于意識障礙臨床證據的后部皮層意識相關性研究”臨床孵化基地、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協同創新網絡成員單位授牌后,再獲一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推廣授牌,標志著上海天佑醫院“155學科發展計劃”的“一個中心”建設有了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