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中國腦健康日”,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技術交流研討會。本次研討會由郭俊艷副院長主持,醫院臨床科室主任、醫護骨干踴躍參加。
此次研討會涉及三個科室、內容比較豐富。醫院腦電監測主任崔麗華、神經外科重癥監護病房醫生唐先俊,神經外科6A病區主任侯增欣三位醫生,分別以腦電的臨床應用、CRRT(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大腦中動脈狹窄閉塞手術治療三個課題進行講解。

▲ 勇于探索 臨床科室學術交流研討會
讀懂昏迷病人的“生命密碼”
人類在進行思維活動時,大腦產生的生物電信號就是腦電波。生物電現象也是生命活動的基本特征之一。
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收治著不少意識昏迷的患者,要找到疾病根源并對癥治療,“讀懂”腦電波至關重要。

▲ 崔麗華主任進行講解
腦電監測主任崔麗華介紹,昏迷是嚴重的意識障礙,病因多樣。通過腦電圖 (EEG) 監測,能夠直接反映其腦部皮層功能,特別當腦干功能未受損時,腦電圖能提示多種不同模式的異常。EEG 對患者腦功能受損的嚴重程度及病情進展更為敏感,有助于判斷臨床預后。
崔麗華主任就昏迷患者腦電圖的分級和及其具體表現進行了講解,并指出,腦電圖的分級越高,提示患者預后相對越差。

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近期已配備了多臺可移動的腦電監測設備,大大方便了住院昏迷患者進行檢查。
檢查項目主要包括:
1.肌電圖臨床應用;
2.誘發電位臨床應用:
-聽覺腦干誘發電位
-視覺腦干誘發電位
-軀體感覺誘發電位
-運動誘發電位
-事件相關誘發電位
崔麗華主任表示,相關技術在神經內科部分科室開展臨床應用后,為昏迷患者的病情評估和治療方案選擇提供了參考依據,有利于醫生對階段性治療效果進行評價,及時調整優化治療方案,對昏迷患者的促醒具有重要意義。
CRRT 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
CRRT (即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連續腎臟替代療法;又名CBP ( Continue Blood Purification )——床旁血液濾過。定義是采用每天24小時或接近24小時的一種長時間、連續的體外血液凈化療法以替代受損的腎功能。

▲ 唐先俊醫生講解
神經外科重癥監護病房醫生唐先俊介紹,如今 CRRT 不僅可用于急、慢性腎功能衰竭的患者,還可廣泛應用于其他危重患者的治療。其具有能較好維護血流動力學穩定,容量波動小,溶質清除率高,有利于營養改善及清除細胞因子的特點,已經成為重癥患者多器官功能的治療手段,臨床運用越來越廣。

目前,CRRT 的臨床適應癥主要包括:急慢性腎衰竭、全身感染、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造影劑腎損傷、重度血鈉異常、頑固性心力衰竭、多臟器功能衰竭、中毒等。
唐先俊醫生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間,CRRT 曾大量應用于重癥患者。隨著 CRRT 技術和設備的引入,醫院能開展多種血液凈化模式,快捷地為危重癥患者進行床旁透析,提升醫院危重癥患者的救治能力。
大腦中動脈狹窄閉塞手術治療
大腦中動脈狹窄閉塞是臨床多見的腦血管病,可導致缺血性腦卒中,臨床可表現為對側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失語等,可有嚴重的意識障礙,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早在1950年,Henschen 首先報道,通過腦—肌肉貼敷手術來治療煙霧病;1979年,Matsushima 優化了煙霧病的外科治療技術,提出腦—硬腦膜—動脈貼敷術。

▲ 侯增欣主任進行講解
那么,通過對相關技術的改進優化,是否能“嫁接”運用于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手術治療呢?1983年,包括現任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神經外科6A病區主任侯增欣在內的四位中國神經外科專家,在著名學術期刊《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發表研究成果,首次報告以帶蒂顳肌和顳淺動脈—大腦皮層貼合與大腦中動脈分支松解復合術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20例作為觀察樣本的患者術后癥狀均獲得改善,有18例效果顯著。該項科研成果一經發表在當時立刻引起了關注,并獲得“全軍科技進步二等獎”(1990年度)。

▲ 相關科研成果刊發于專業學術期刊
侯增欣主任介紹,該手術在顯微鏡下操作,具有創傷小、相對安全,適應癥寬等優點。
適應癥包括:
-煙霧病;
-大腦中動脈血栓形成;
-大腦中動脈及分支狹窄,供血不足;
-大腦中動脈近端動脈瘤、血管畸形致遠端缺血;
-反復發作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等。
侯增欣主任表示,該手術旨在對非急性期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尤其對因缺血性腦血管病導致偏癱的患者,由于常存在肌力低、肌張力高的癥狀,影響其正常運動。通過該手術,可重建并改善患者的腦循環、神經遞質、顱內壓,恢復肌力,調節肌張力,減輕患者神經功能損害癥狀,預防腦血管病復發,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侯增欣主任成功開展的手術治療小腦萎縮技術也是基于此項技術。目前,侯增欣主任正言傳身教,帶領同科室醫生,為傳承這項醫療技術而努力……

▲ 現場交流氣氛十分活躍
近兩個小時的研討會,現場氣氛活躍,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及其他醫生等積極互動,提問、解答,討論激烈。部分臨床科室負責人對這些技術在科室應用中涉及到的具體問題進行了溝通與交流,以便提高醫療品質、造福患者。
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以 “專家建院、技術立院、創新興院” 為發展方針,以 “258” 學科建設計劃(打造2個優勢專科、建成5個特色專業科室、建設8個重點病種)為發展方向。醫院技術特色鮮明,學術氛圍日漸濃厚。
至今,醫院開展了各類醫療技術、醫學學術等交流研討會,激勵全員在學科技術領域勇于探索、積極創新,不斷提升各臨床科室診療服務能力,打造學院型醫院,不斷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持續改善患者就醫體驗和醫療質量,積極踐行 “健康中國” 戰略計劃,致力于全民腦健康,讓人們生活更健康、更美好。“9.16中國腦健康日” 醫院活動在學術濃郁氛圍中圓滿落幕。